驻马店市情网

驿城区 | 确山县 | 上蔡县 | 遂平县 | 西平县 | 汝南县 | 平舆县 | 正阳县 | 泌阳县 | 新蔡县
当前位置: 驻马店市情网 > 历史 > 文史探秘 >

剃头匠老王

时间:2017-01-16 17:59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文/董云泽 点击:
图/刘艺 一根油亮木棍儿横在肩上,一端挑着铁皮火炉,一端挑着工具箱、高脚板凳、被磕碰得露出铁皮的搪瓷脸盆和木制脸盆架,正应了那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名曰“唤头”的铁制器具,形似大镊子。行走在村落小巷里,用根小棍自下向上一拨,“呛啷”

图/刘艺

 

    一根油亮木棍儿横在肩上,一端挑着铁皮火炉,一端挑着工具箱、高脚板凳、被磕碰得露出铁皮的搪瓷脸盆和木制脸盆架,正应了那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名曰“唤头”的铁制器具,形似大镊子。行走在村落小巷里,用根小棍自下向上一拨,“呛啷”一声,这便是剃头匠召唤主顾的器具。

    老王左手拿着一根木棍儿,是因为他左腿残疾。十多年前,老王的剃头挑子没了“一头热”。“年纪大了,太重挑不动。现在也不像以前,到谁家用个热水都方便。”

    人称“老王”的81岁“剃头匠”王宝林,挑着他的剃头挑子,在泌阳县马谷田镇周边十几个村子行走了60多年。十多年前,他的剃头挑子两头都换成了“蛇皮袋”:一个装剃头刀、磨刀石、荡刀布、围布等和板凳、脸盆、脸盆架挑在一头;另一头的布袋里装着被褥和枕头,“人老了,腿脚也不方便,每次出门都得好几天才能回家呢。”

    十几个村子都不算太远,但有的地方要过河,有的地方要翻山。“老伙计们都可热情,住人家里已经够麻烦了,再用人家的被子不合适。”

    旧年农村理发的场景依稀:剃头匠哈腰弓背,按低了脖间围着围布的主顾的头,边推边刮边扯谈,弄得一地头发茬儿。身旁,一边是填着柴火的铁皮火炉冒着烟,上面是被熏得黝黑的旧铁桶;一边是或蹲或站排队等候的村民有一搭没一搭地玩笑着。有些不剃头但喜欢凑热闹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也有些调皮捣蛋的娃儿撮捏着满地乱发,从而招惹家中大人的怒气,带着骂和扬起的巴掌,让孩子家怯怯却又心有不甘情有不愿地嬉笑着跑去。

    如今让老王展露手艺的剃头场景已不是这样了。推子基本不用,只是右手拿把剃刀,左手按低了主顾的头,“嗤嗤”几刀刮下去,脑袋上的青皮儿露了出来——这样的套路60多年不变,但刀下的人儿却只有那么几十个老伙计了。

    “荣杰,等会再刮脸吧?你胡子茬硬,水不是很热。”74岁的郭荣杰是老王的老伙计之一。隔不到20天,老王就会去给他剃一次。二三十年了,郭荣杰的要求一直不高,“刮个光头就行。”

    刮光头,仍是目前农村“上了岁数的人”的首选。如今,老王的剃头挑子看似较以前简单,但“程序”却一样不少:先用热水浇湿了郭荣杰的头发,打上洗发膏,抓搔他头皮的力道由轻而重,直到他两眼朦胧着好似有了睡意,老王这才左手八字分开,按在他太阳穴和头上,拇指将他头皮微微往上撑着绷紧,掂剃刀抬右手从前至后刮去。随着“嗤嗤”声响,锋利的剃刀在老王手里运用自如——感觉有些钝了,他还会在挂在身旁树枝上的油腻的荡刀布上叭叭地抿抹几下,这才让刀刃在郭荣杰的头上继续行走。

    接着是刮脸,腾腾热气的毛巾捂个半分钟,顺势一抹,香皂泡沫没了,八字手摁了郭荣杰的面颊,噌噌几刀下去,古稀之年的郭荣杰便年轻起来。

    老王把刮刀插进上衣兜里,两手摁住他的太阳穴,“先按后锤,再推拿,舒服着呢!”老王笑说一句,顺手解下郭荣杰脖间的围布,问:“得劲不?”郭荣杰却是嘿嘿一笑,说道:“老王,晚上不走了住我屋,跟你喝两盅!”

    早些年常用的面镜,老王现在就没带过。“以前给年轻人理小平头、分头才用那物件儿。现在都是老头儿剃光头、小屁娃儿推‘茶壶盖儿’,谁照那?”老王挺怀念以前的日子。“最早时每家给点粮食,还轮流到村民家吃饭,轮到谁家了,像荣杰这样的老伙计,都会炒个鸡蛋啥的加俩小菜呢!”

    老王是个苦命人儿,6岁时他因左腿长疮没钱治,留下了终身残疾,离不开拐棍;8岁时患病的母亲走失,10岁时父亲病故。“为了生存,我16岁便跟个老剃头匠干起了这营生。”

    65年走过,剃头匠小王成了老王,规矩还像原来一样:“每年年底到各村收俩钱儿,隔半月左右我去一次。”老王说,“现在一个客户一年收20块,平均一个头下来,块把钱。”

    最多的一个村,现在还有老王的十来个“老伙计”。每年一个人20元的报酬,远不能维持老王的生计。不出门时,他就和老伴儿一起打理打理家里的几亩地。

    老王有一女一男。儿子和媳妇一直在浙江打工,却把年幼的孙子孙女留在家里由他和老伴照顾。后来,孙子大了,也去了南方,而在县城高中读书的孙女,是他最大的挂念——“堂屋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她是个读书的料儿。”

    “好些年了,俺妮、孩儿、媳妇还有俺孙子孙女,都不想让俺再干了,想让俺歇歇。可俺就是离不开这些‘老伙计’。到镇上理个发,没十几二十几块下不来,他们那抠门劲儿,哪舍得花这钱!”招呼着下个老伙计就座,老王笑容可掬地开起了玩笑。

    许是自身有残疾的缘故,老王的老伙计里有不少同病相怜者。81岁的孤寡老人郭清德患脑梗塞偏瘫了10多年,老王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登门为他理发,还不收费。

    老王虽然身体硬朗,但毕竟是八旬之人,近几年身体不如从前了。“耳朵有点儿聋,眼有点儿花。但我只要腿脚能走,我这营生就不会停。”

    在这个村里,老王一气儿剃了7个光头,并给3个小娃儿理了“茶壶盖儿”,傍晚收拾东西要走,郭荣杰又来了,带着粗口笑着:“走啥哩?酒现成的,小白菜煎豆腐都整好了呢!你在我那儿住一晚咋了?”

    老王留了下来。“喝两盅”也是他的爱好。不过,尽管喜欢,“工作”时他滴酒不沾,生葱和生蒜一点不吃,“这是行规,也是职业道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