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情网

驿城区 | 确山县 | 上蔡县 | 遂平县 | 西平县 | 汝南县 | 平舆县 | 正阳县 | 泌阳县 | 新蔡县
当前位置: 驻马店市情网 > 历史 > 文史探秘 >

追忆大跃进时期的几件往事之公共食堂

时间:2016-04-20 17:56来源:供稿 作者:王化美 点击:
说明:文中所有照片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话说天中六十年》(1949—2009) 1958年11月13日《遂平日报》登载的关于公共食堂的报道 公共食堂一词从前未有,辞书里未载,顾名思义应为供大家吃饭的厅堂,与餐厅、餐馆、饭店、酒家等差不多,而我所在那个

说明:文中所有照片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话说天中六十年》(1949—2009)

1958年11月13日《遂平日报》登载的关于公共食堂的报道

 

   公共食堂一词从前未有,辞书里未载,顾名思义应为供大家吃饭的厅堂,与餐厅、餐馆、饭店、酒家等差不多,而我所在那个村的公共食堂只是一处做饭的地方——厨房或伙房,社员在那里领饭拿回去吃。后来群众中流行一个‘吃食堂’的词,很不合乎语法逻辑,却合乎客观事物发展的逻辑。‘吃食堂’是个新词语,这里的食堂就是大伙,引伸为大锅饭,吃大锅饭这个词语人人都会明白。

西平县群众在公共食堂就餐

  1958年6月22日,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我所在的确山县黎明农庄五大队五里堡生产队的公共食堂开火了。事先已有农庄干部、大队干部做过几次宣传动员工作,大致是说吃食堂有许多好处,过去一家一户吃饭,每家得一个人专门做饭,终日围着锅台转,做了吃、吃了刷洗,要收拾粮食、套磨,天天发面、蒸馍、赶面条,锅前一把,锅后一把,一年四季忙不到头,牢牢地拴住一个人,象咱这个队共四十多户,就得四十多个人做饭,如若办个公共食堂,大家同在一个伙上吃饭,做饭的有六个人,磨面的两个人就够多了,可以解放三十多个劳动力去参加生产劳动,对个人说可以多挣工分,增加收入,对集体讲多个劳力就增加一份力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快一点。另外还有许多好处,如节约能源,节约粮食,减少开支等等。那时经过反右不久,群众心有余悸,只说同意、赞成,谁也没敢说个‘不’字。经过一番周密筹备,选定了伙房位置,腾好房子,搬来几块案板,几口大缸以及盆瓢刀勺,砌了个倒拉牛自来风煤火灶,一个火堂子,并列两口锅,经队委研究决定,挑出六名出身好,历史清,社会关系红的社员担任炊事员,大队专调一位外队的会计任司务长,搭好食堂的架子。并规定砸铁车轮就是开饭信号,领饭排队等事项。

驻马店市(今驿城区)的公共食堂剪影

  食堂开火第一天早上吃白面蒸馍,馍笼放在食堂外边桌子上,随便吃,苋菜咸汤,随意喝,大盆里放几个勺子,自己舀。拿馍盛汤须排队。中午饭是油条,每人一斤,排队领取,菜汤随意舀。晚饭是白面蒸馍,菜汤,还是随便吃。这一天的生活大家都很满意。第二天早上食堂就砸铁车轮,大家以为开饭早都去领饭,司务长宣布说:“今天早上先领饭票,领完饭票开饭,凭饭票发饭。大家排队领取饭票,以户为单位,饭票分早中晚三种字样,早饭票红色、中饭票大红色,晚饭票黄色,每张饭票上皆有一个数字,是按各户人口数填写上的,这数字上盖有司务长的章,拿饭票领饭,每人每餐一个馍,一分菜汤,不再尽吃,也可吃饱。
  这年八月,农庄并入人民公社,实行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产队改称连,队长改称连长。
  这时公社大的很,名叫确山县红色公社,县长当社长。驻马店成了这个公社的第七管理区,管理区管辖二十四个大队,东高庄大队也叫第五大队,我的家归第五大队。公社里生产搞社会主义大协作,劳动力打破原有组织编制,青年人编入青年营,壮劳力调到钢铁工地,有技术的,有人事关系的进工厂,还有一部分人抽调到工副业连,畜牧场、面粉厂,学生在校吃住,小孩入幼儿园,老年进幸福院,连里的食堂吃饭人数少了,供给的标准按劳力情况分了等级。吃杂面窝头、吃蒸红薯、喝红薯汤。到了1959年春天,一日三餐的情况少了,有时没啥烧(连里没钱买煤,改烧木柴,树也没有了)就停火,一日两餐是常事,有时一日只一餐,而食堂门外的那块小黑板上仍然抄写着一星期饭菜不重样的饭菜谱,如早饭特大糖包子、中饭蒸红鱼、晚饭稀饭等。这年秋天,各食堂普遍吃红薯,上级指示要吃薯不提薯,不见薯,百般生活改变做法、说法,其实一日三餐,顿顿离不开红薯。社员人人传唱“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由于1958年秋天公社抽调连队劳力过多,大面积的红薯没及时收获,下雪上冻之后冻坏在地里,冻坏的红薯不苦,还可以吃。1959年春天连里食堂砍火现象普遍,社员为了活命都去地里扒冻坏了的红薯,生吃有甜酸味,洗净弄碎可煮稀饭,它还保留一定的淀粉,坏红薯立了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春耕结束后,坏红薯没有了,食堂不开火,社员下地挖油菜苗煮熟吃,开始不公开,后来谁也不说谁,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也照样干,一百多亩油菜被挖光了。油菜苗又立一大功。麦子抽齐了穗,食堂仍砍火。过去村里有许多刺槐,人们可采些槐花、槐叶吃,现在什么树也没有一棵,不能再作隔夜的梦。人总是会想办法的,麦地里长满了许多种野草、荠菜、面条菜之类能吃的都老了,野苜蓿还正旺盛,听老年人说可以吃,有人采来煮熟试吃,无毒副反应,很快传开这一食源信息,家家户户煮苜蓿吃,野苜蓿又立了一大功。人是吃粮食的动物,野菜之类虽能活命,浮肿病却普遍发生,很多人不能干活,行动乏力,直到麦粒饱时,社员偷来麦子煮熟吃,才慢慢消失。这时公社里看到小麦将熟,上级给拨了粮,食堂开了火,社员又有了饭吃。一天,上级说来了五省检查团,食堂忙乎坏了,那天中午的饭是净面馍,虽是杂粮面,里边没掺杂质,还有炒萝卜片,汤也是净面,给社员一个特大惊奇,谁知就这一顿,晚饭又是孙女穿奶奶的鞋,老样式了。那时小孩们传唱顺口溜:“早上的馍,像秤砣,中午的饭,看不见面,晚上的汤,照月亮,不喝吧,饿的荒,喝了吧,光尿床”。在这年的大忙季节里,食堂里饭菜质量虽说不好,总的说没断顿,到了冬天就又走上了老路。连续两年的浮夸,虚报粮食产量数字,谁吹牛劲头大谁是先进、模范,上级来检查时把麦糠圈到囤里,上面蒙上一层小麦,打肿脸充胖子,说假话不背人,明明是个大麦糠囤,硬说是小麦囤,这么个骗法不当紧,上级按你报的数给留下种子、口粮、牲畜饲料、机动粮等,余下的调走入国家粮库,这样一来,调走的是真粮,留下的只有糠和假数字了,这些东西不能下锅做饭,社员就无法充饥了。
  1959年冬天,各地公共食堂普遍砍火,这时候有人发明创造新的食品,包谷芯子粉碎能做馍,麦秸粉细有淀粉,芝麻杆可轧出油来能炒菜炸油条,这年月还开这种玩笑,结果吃了包谷芯馍,喝了麦秸汤的都屙不下来,得用棍子往外掘,泡湿了的芝麻杆压榨出的黑色水毫无油脂,这个骗子坑害了不少人。
  1960年春天的饥荒更严重了,食堂不开火,社员饿肚皮,基层干部在夜里以开会为名,可叫食堂给做饭吃,吃饱一顿能撑一天,照样指手划脚吆喝别人,要咬紧牙关、勒紧腰带,要想过共产主义,哪能不吃点苦受点罪?社员心里都有杆秤,传唱顺口溜:“一天吃一两,饿不着干部和司务长,一天吃一钱,饿不着磨面的和炊事员。”许多妇女抱着孩子说:“孩儿,孩儿!快点长,长大当个司务长,多吃点、多占点、偷公家的东西跑快点!”
  1960年冬与1961年春,我们村上的食堂常砍火,有时长达一个多月,开火了也不见粮食,全是糠和野菜之类,大人小孩都黄肿滥胖,渐渐死去,死了人连里的小干部不叫家人哭,于夜间派人抬出去掩埋了事。情况愈来愈严重,有些户接连死人,我家就这样,我大儿先死,接着死了三儿,我父亲,还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女儿,共四人。有个别户死绝。这时候没死的人想向外逃,哪能逃出去?村里有干部拦,火车站有市管会抓,抓住了说你是流窜犯,轻者给送回去,重者扣押起来饿死你,扣押人的地方叫收容站,那期间收容站每天用架子车往外拉死人,一车子装四个、六个,拉到寨壕里掩埋。那时候的农村社员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死路一条。
  那年春天,在河南省普遍发生饿死人现象,以信阳地区最为严重,其中遂平县饿死人最多,遂平县的那一班吹牛领导看到情况严重,不能不向上级反映实情了,中央派来了检查团,了解实际情况后,立即拨粮发放粮本和一笔贷款,宣布解散公共食堂。我村的公共食堂创办于1958年6月22日,1961年5月1日解散,其中不足三年,停火天数总共75天,优越性只少数人体现,饿肚皮是共同感受,要说成绩,那就是饿死了二十多个人,近百人浮肿,这期间的妇女都不生育孩子。
  这惨痛的历史我永不忘记,后代人不知道“公共食堂”是咋着一回事,谨留此文供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