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情网

驿城区 | 确山县 | 上蔡县 | 遂平县 | 西平县 | 汝南县 | 平舆县 | 正阳县 | 泌阳县 | 新蔡县
当前位置: 驻马店市情网 > 历史 > 文史探秘 >

源于驻马店的戏曲故事

时间:2013-08-20 17:50来源:http://www.tzlive.net/ 作者:陈传龙 点击:
驻马店被喻为天中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盘古圣地”、“中国梁祝故里”等,驻马店文化能在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占有一

    驻马店被喻为天中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盘古圣地”、“中国梁祝故里”等,驻马店文化能在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占有一席之地,足以说明这片土地的神奇和厚重。
    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戏曲故事,也有不少源于驻马店。随着这些故事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有的唱遍全国,名闻遐迩,但故事来源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中了,只在故纸堆里能觅到踪影,再过若干年,恐怕在故纸堆里也难寻踪影了。
    我对驻马店历史文史比较感兴趣,涉猎过不少地方志资料,又喜欢闲逛,去过不少地方,对发生在驻马店的戏曲故事了解一二,特辑录如下,备忘:

 

《四进士》

 

    《四进士》别名《紫金镯》、《宋士杰告状》、《姚俊瓜杀母》。
    在北京颐和园百间长廊的横额上,每间横额上都有一幅画,画的是戏曲《四进士》的故事。《四进士》的故事影响非常大,秦腔、京剧、豫剧、越剧、湘剧、川剧、汉剧、徽剧、晋剧等数十种剧种都有此剧目。
    《四进士》是非常独特的一部戏,得到了汪曾祺的高度赞扬。汪曾祺被喻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写过多部戏曲,是京剧经典《沙家浜》的主要改编者,在2005年由读者和专家投票评选的“世纪文学60家”中,排名第11位。汪曾祺一生写过多篇文章论述《四进士》:《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宋士杰——一个独特的典型》。最后一篇文章很长,汪曾祺以短文著称,很少写长文,特意著长文分析剧中人物,对刻画人物手法给予高度赞扬,可见他对这部戏多么推崇了。
    《四进士》是源于驻马店戏曲故事中最著名的一出戏,在全国久唱不衰,其故事就起源于上蔡。
    上蔡县西洪乡姚家庄有一户人家,老财主死后,撇下两个儿子,长子姚廷椿,憨头憨脑,人称姚傻瓜,娶妻田氏。次子姚廷梅,识文断字,心底善良,娶妻杨素贞。姚廷梅20岁得重病死了,好女不嫁二男,杨素贞不愿改嫁,只想抚育年幼的儿子宝童,长大成人,赡养年迈的婆婆,为老人养老送终。大嫂田氏心怀鬼胎,想让杨素贞改嫁,独霸家产,又不好直说,就怂恿丈夫姚傻瓜向姚母说明。姚母听了儿子的话,十分生气,坚决不同意。田氏见这招不行,又生一计,让姚家人去关帝庙烧香,请关爷保佑全家,除掉姚家晦气。
    一家老少去了关帝庙,姚母和杨素贞虔诚烧香,田氏心中有鬼,偷偷示意丈夫杀杨素贞。姚傻瓜理会错了,从怀里掏出切菜刀,向亲娘砍去。关公见状,站立起来,大叫一声,顿时,狂风大作,菜刀落地。姚傻瓜要砍亲娘,大逆不道,关公显圣,制止了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其他关帝庙里关公是坐像,唯有西洪姚家庄的关公是站像。
    田氏不死心,设法毒死了侄儿宝童,并备下银两,买通上蔡知县刘题,诬告杨素贞杀婆母,反而误杀了亲生儿子。刘题收下银两,心中有愧,不敢治罪杨素贞,找个理由,遣回娘家。不料,杨素贞的哥哥嫌弃妹妹,把她卖给了商人杨春。杨春领杨素贞回南方老家,杨素贞死活不从,哭诉了身世。听了杨素贞的倾诉,善良的杨春与她结为兄妹,一起到信阳州越衙告状。兄妹俩到信阳后走散了,当地几个无赖见杨素贞年轻貌美,死缠不放。这时,被革职的书吏宋士杰路过,仗义执言,救下了杨素贞。机灵的杨素认宋士杰当干爹。
    田氏闻听杨素贞越衙告状,只好回娘家找哥哥田伦想办法。田伦与河南八府巡按毛朋、信阳知州顾读、上蔡知县刘题为同科进士,结拜为兄弟,在官场有很大势力。
    宋士杰和杨素贞历经种种曲折,终于胜诉,田伦、顾读、刘题以违法失职问罪,一名小小书吏参倒了朝庭三名官员,可谓是天下奇闻。姚傻瓜被处决,户灭三族,宅基地深挖三尺,成一大坑,叫姚家坑,至今仍有此地名。从此,上蔡流传着一条歇后语,“宋士杰告状——走着说着”。
    我曾去上蔡西洪寻访,没有姚家庄这个地方,有人说,姚家庄出了不光彩的事,不好听,当地人便将姚家庄改名为宋家庄了。

 

 

《古城会》

 

    又名《斩蔡阳》。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嫂,千里迢迢寻访刘备,无果。偶然得知义弟张飞占据古城,便去相会,张飞怀疑关羽降曹,拒关羽于城外。恰此时,蔡阳引兵而来,欲为外甥秦琪报仇。张飞见蔡阳带领人马而来,以为是关羽的同伙,关羽有嘴难辨,张飞说,若立斩蔡阳即开门迎接。关羽人困马乏,不是蔡阳的对手,施展小计谋,斩掉了蔡阳。进城后,关羽怒不可遏,张飞跪地请罪,不久,刘备来到古城,兄弟相会。
    古城曾经是道国,道国灭亡后,归确山县管辖,现划归驿城区,距市区仅几公里。朴实的古城百姓觉得蔡阳死得冤,厚葬了他和他的白马,坟头高大,宛如丘陵。经过岁月洗刷,风雨侵蚀,现在的蔡阳墓和白马坟没有了坟墓的模样,倒像是地势较高的耕地。我去访问的时候,那片高地上的芝麻花开得正艳,有白花,有淡色粉红花,一朵比一朵高,开得欢。
    对于蔡阳和关公的是是非非,古城百姓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有一次,戏班子在古城演《古城会》,扮演关公的演员唱到动情处,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关公,真的就是三界伏魔大帝,视蔡阳为人间妖孽,凶神恶煞般举起大刀往蔡阳脖子上砍去。饰演蔡阳的演员见大刀来势凶狠,火星乱溅,仓皇失措,把头偏向一边,大刀紧贴头顶扫过,重重地砍在戏台廊柱上,深深陷进去,关圣帝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拔出来。
    从此,在各地唱得响亮的英雄戏《古城会》,在故事的发生地古城,却不让演。

 

 

《李天保娶亲》

 

    又名《李天保吊孝》。
    明末清初,诸市乡李楼村有位叫李观宝的人,家中富裕,自幼和五里岗臧中石的大女儿定婚。后因家中连遭两次大火,从此败落,一贫如洗,加之父母双亡,只得跟随舅父度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李观宝托人说合,想与臧家女儿完婚。臧中石见李观宝穷困潦倒,已生悔意,将女儿藏在汝南亲戚家,谎称女儿已死,退婚。李观宝明知道臧家耍赖,也没办法。
    这年6月,从唐河一带进京赶考的四名举子路过李楼,天色已晚,宿在李观宝家。闲谈中李观宝提起自己的遭遇,几个举子深表同情。次日,举子们匆匆上路,到诸市东北的五里岗,口干舌渴,想找点茶喝,见前面有一片瓦屋大院,大树下拴着大骡子大马,好不气派,在树下乘凉的正是臧中石。几个举子上前施礼,讨茶喝。臧中石眯缝着眼,慢条斯理地说,哪有荼?荼还得柴禾烧哩。几个举子说,讨点水喝也可以。臧中石说,桶也没有,几个举子只好走了。后来四个举子落榜,在回家的路上,说起李观宝的不幸和臧中石的尖酸,便想着编一出戏,败坏臧中石的名声,你一言我一语,走着想着编着,等到了李观宝家,已经编好了,叫《李天宝吊孝》。臧中石是大财主,本地人不敢演这出戏,老艺人把戏本带到东北,又过些时候,五里岗臧中石家绝了后,《李天宝吊孝》才传到本地演出。
    故事本来是悲剧,经过艺术加工,变成了诙谐有趣的喜剧,引人入胜。 在中国,最忌讳与死亡有关的词语,作者竟用“吊孝”为剧名,少见,与《诸葛亮吊孝》不同,名字有悲剧色彩,内容有喜剧色彩,反差强烈,喜剧效果明显。
    我小时候看过整场《李天宝吊孝》,与母亲一起。去之前感觉没什么好看的,戏都是慢吞吞的,唱一句比撒一泡尿的工夫还长,枯燥无味。但在母亲的监督下,不得不耐着性子看完了,又感觉挺有意思。从此,对《李天宝吊孝》有了亲切感。
    我骑车去采访的时候,从村村通道路上经过,五里岗就在旁边,不小的村庄。到诸市乡李楼寻访时,有人指着一座坟说,那就是李天宝的坟。我端详许久,和普通坟墓没有区别,其实,这出戏就是普通人的故事。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很普通。

 

 

《桃花庵》

 

    《桃花庵》又名《桃花庵鼓词》。
    书生张才娶妻窦氏。一天,张才去虎丘山逛庙会,偶遇桃花庵尼姑陈妙禅,两情相悦,张才扮成女人,进入庵当尼姑,二人在庵内寻欢作乐,不到一年,张才病死庵中,妙禅生下一子,托付媒婆王桑氏用蓝衫包裹,送进张府。途中遇到官员苏昆盘问,王婆顺势将孩子卖给苏昆。苏昆无后,十分欢喜,给孩子取名苏宝玉。十五年后,窦氏偶遇苏宝玉,见他长相与丈夫相似,认他为干儿子。后来,王桑氏因贫困欲将当年包裹妙禅幼子的蓝衫卖与窦氏,窦氏认出是前夫之物,再三追问,才知道原委,去桃花庵寻访丈夫。见到妙禅,窦氏与妙禅姐妹相称,接妙禅回家。不久,苏宝玉得中,窦氏与妙禅前往苏府认子,后苏张两家均由宝玉奉养。
    《桃花庵》大量表现张才和陈妙禅在桃花庵寻欢的场景,内容简单低俗,艺术水平拙劣,流传不广泛。倒是“桃花庵”的名字非常优美,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东西,白白玷污了端端的名字。
    上蔡县东南有一村,叫桃花店,桃花店有一古庙,叫桃花庙。所说,桃花店东北二里张村,是张才的府地;北边七里苏庄,是苏昆的府地;南边二里王棚村,是王桑氏居住的村庄;北边五里陈竹园,是陈妙禅出家前居住的村庄,《桃花庵》的事故就发生在这一带,因内容不光采,伤风败俗,在一年一次的桃花店庙会上,百姓都不让演。
    也许是几个村庄的名字与剧中人物的姓氏相符合,凑巧了,也许是好事者对号入座,无事生非,但据《驻马店地区戏曲志》记载,《桃花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有一定可信度。
    我倒以为不必当真,故事的原貌和舞台上表演的故事,常常有很大出入,就像文学创作一样,最终定稿和最初的设想,相差十万八千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舞台上的故事,不可能照抄照搬生活中的事,都要经过艺术加工,发生在张才、窦氏与陈妙禅间的事,或许是另一种样子,戏曲编写者为了迎合观众的品味,篡改了故事情节,至于真相,已经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了。

 

 

《李豁子离婚》

 

    源于驻马店的戏曲故事,改编成戏曲后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四进士》和《李豁子离婚》。
    1929年,汝南城东李湾村,有一个秃子、麻脸、嘴豁的人,绰号李豁子。李豁子家有几十亩地,过着富裕的生活。他先娶一妻,女方因其丑陋,不辞而别。后又娶一年轻貌美的少女,姓孙,女方见李豁子长得丑陋,不愿与他再过下去。但女方家人因循封建礼教,不同意女儿离婚。孙氏无奈,悬梁自尽。
    汝南县(今属平舆)人万道同出身于书香之家,16岁中秀才,28岁中拔贡,人称万拔贡,在汝南、平舆一带颇有名气,至今还时常被人提起。万拔贡30岁那年,朝廷任命他为光山县令,他预知清庭命运不会长久,没去赴任,归隐家乡,开馆教学,吟诗作赋,自得其乐,创立了丝弦道剧种。
    万拔贡听说孙少女自杀的事情后,愤愤不平,已经到了民国18年,父母还包办儿女的婚事,孙氏为什么不去找政府告状,与李豁子离婚呢?万拔贡的侄女也有相似的经历,小时候订娃娃亲,长大后对婚事不满意,万拔贡亲自出面与男方解除婚约。为了抒发心中的愤恨,鞭挞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万拔贡愤然提笔,写了戏曲《李豁子离婚》。
    《李豁子离婚〉经万道同的创作,将一出悲剧改编成了喜剧,二八少女孙氏父母双亡,被叔父卖与李豁子为妻。李豁子不仅比她年长27岁,而且相貌丑陋,性情粗暴。孙氏痛苦万分,终日啼哭。后经“洋学生”堂姐指点,逃出家门,到县衙告状。县长问明情由,终判孙氏与李豁子离婚。戏剧诙谐生动,滑稽有趣,反映的事是日常琐事,深受百姓喜爱,一经上演,迅速唱响传唱各地。
    《李豁子离婚》最初以丝弦道的形式上演,取得了轰动效果,很快被改编为大调曲子、豫剧、曲剧、河南坠子、昆剧、小说等形式,并传播到安徽、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被移植成多种剧种,影响广泛。随着《李豁子离婚》的广泛传播,有了许多续编,《李豁子再婚》、《李豁子做梦》、《李豁子找老婆》、《李豁子二婚》、《李豁子说媒》、《李豁子劝妻》、《李豁子出国》等等。
    前年春节期间,我和同事带领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慰问演出。有位国家二级演员,姓侯,唱曲剧《李豁子离婚》中《豁子闻听气的我跺脚》一折,很长。侯演员扮相滑稽,头戴礼帽,豁嘴唇,弓腰驼背,一腿长一腿短,走路一高一低,上场未开口就引来阵阵笑声。他唱得很好,声情并茂,吐字清晰,深受欢迎,叫好声不绝。我早就听说过《李豁子离婚》,但没看过,那天我看得十分投入。接下来几天,侯演员唱了十几场,我看了十几场,看得得劲,看得过瘾。侯演员把李豁子演活了,同伴们送他绰号“豁子哥”,我们都叫他豁子哥,他欣然接受。
    发生在本地的戏曲故事,多数不让在本地上演,《李豁子离婚》是例外,不但不禁忌,而且深受欢迎。

 

 

《梁祝》

 

    《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久唱不衰,根据梁祝故事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影响甚广。
    梁祝故事的传说起源有四省六地之多,争论了上千年也没定论。起源于汝南的说法,是近十几年的事,此说出现最晚,证据最充分,竟争力最强。2003年10月18日,全国梁祝邮票首发式在汝南举行,2005年12月4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国梁祝之乡”称号,为梁祝发源于汝南加上了重重的砝码。我曾去考察过汝南梁祝发源地,方圆几十里分布着多个遗迹,我在那里盘桓两天,回来写了几篇散文,对梁祝的爱情故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暂将《梁祝》戏曲故事源于驻马店列入本篇,待将来梁祝故事起源地有了定论,另行修改。

 

 

《蓝桥会》

 

    新蔡县练村乡蓝庄,有一对夫妇,年近半百才生一女,取名蕊莲,视为掌上明珠。年复一年,蕊莲长大成人,出落得如花似玉。一日傍晚,蕊莲去打水,在井边偶遇魏员外之子魏士秀,二人一见钟情,定下终身,约定三日后二更时分于玉石桥相会。
    魏员外得知儿子执意要娶贫家女蕊莲,大发雷霆,从此不准他出门,只能在后书房攻书。蕊莲父母知道知女儿私定终身,恼羞成怒,斥责女儿败坏家风,扔下白绫,逼她自尽。蕊莲乘父母熟睡,偷偷来到玉石桥,二更过后仍不见魏公子到来,大失所望,纵身跳河自尽。少时,魏公子越墙匆匆奔到玉石桥,不见蕊莲,发现她的一双鞋子,方知她已寻了短见,亦投水殉情,实践了他们“生不同幔帐,死同坟”的誓言。
    《蓝桥会》的名字非常优美,但故事却非常悲惨,是一曲凄美的爱情绝唱。不客气地说,《蓝桥会》比《梁祝》表现的爱情还要动人,为了爱情忠贞不渝,互不背叛,即便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也在所不惜。而《梁祝》里的梁山伯,算不上男子汉,我在《梁山伯是个傻家伙》一文中,对他作了详尽分析,他不是个好男人,不值得祝英台用生命去爱。

 

 

《齐寡妇大闹沙河店》

 

    又叫《白衣女》、《齐寡妇造反》,反映的是发生在泌阳县沙河店的真实故事。
    清嘉庆年间,齐寡妇(王聪儿)带着弟弟登云和两个孩子,从湖北一路卖艺到沙河店投靠蔡顺。刚到沙河店就听说,蔡顺被当地崔武举告发,与白莲教共同造反,全家被杀,蔡顺不知去向。齐寡妇无奈,只得街头卖艺。崔武举来到大街,见齐寡妇身手不凡,长相俊俏,便要与齐寡妇比武,结果崔武举败北。居心叵测的崔武举又生一计,说要与齐寡妇交朋友,邀她到府上。齐寡妇恐生不测,就让弟弟和两个孩子在村头南边等候。当天晚上,崔武举设宴招待齐寡妇,宴席一散,崔武举要与齐寡妇同居,齐寡妇不答应,当即在崔家打起来。齐寡妇越墙逃走,来到和弟弟约定的地点,不料弟弟和孩子已经被崔武举抓走,齐寡妇不敢久留,向南走去。第二天,在一个山脚下遇到占山为王的蔡顺,不久,又在路上截住了被押送的两个孩子,方知其弟已经被杀害。两日后,齐寡妇和蔡顺带人冲进沙河店,杀了崔武举及其全家。
    沙河店我不陌生,曾多次去过沙河店,坐车去过,骑车也去过。崔姓是沙河店的大姓,周围分布着很多以“崔”命名的村庄,如南崔庄,大崔楼,小崔楼,和崔等。崔武举是沙河店崔氏家族中引以为荣的人物,却做出如此不光彩事,多行不义,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徒留笑柄。

 

 

《千峰寺》  《平蔡州》

    以上是新编历史剧。
    遂平县城西有一“阳丰寺”,寺里有一恶僧,抢掠美妇少女,带进暗室奸污。后被探访的朋友偶然发现,恶僧为杀人灭口,便以登山观景为名,将友人骗至“平磨垛”,趁其不备推入深渊。三日后,死者的儿子到寺中寻找父亲下落,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了父亲的尸体,痛哭欲绝。义军领袖刘洪启弟刘洪道下山探事,路过此地,问明情由,回禀大哥刘洪启。刘洪启决心为民除害,派妹妹刘洪荣扮作村姑,去打探恶僧的暗道机关,并遣刘洪道和大将郭黄脸,假扮香客进寺,暗中保护,随后带领义军包围阳丰寺院,除掉恶僧,救出了民女。
    此剧是遂平文化馆赵元庆于1958年根据存档史料编写。我小时候曾看过连环画,不道这件事源于遂平,也不知道是新编历史剧,许多年后,看了一些文史资料后才知道。遂平至今还有“阳丰”乡,又有文字记载,我想,这件事可能是真的。
    前年,驾车旅游,从新修的驻马店到舞钢公路经过,见路边树一招牌,上写“千峰寺”,便停下车察看。当地人说,这是一座古庙,后来毁掉了,现在有人重建,因资金紧张,停建了。不知道此千峰寺是不是彼千峰寺。
    《李愬雪夜入蔡州》是古文名篇,选自《资治通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不少人对这篇文章都不陌生。蔡州就是现在的汝南县城。1981年李丰田根据有关资料和《汝南县志》编成戏曲《平蔡州》。
    李愬平定蔡州,在驻马店留下的遗迹很多,遂平的文城栅、马鞍山、嵖岈山、西平的冶炉城、西平县城、汝南的鸭池、白马桥等,都是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有记载的地方。
    这些地方我都去过,时光流逝,陵谷变迁,辨不出昔日的模样。


(发于2012年12月11日《驻马店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