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情网

驿城区 | 确山县 | 上蔡县 | 遂平县 | 西平县 | 汝南县 | 平舆县 | 正阳县 | 泌阳县 | 新蔡县
当前位置: 驻马店市情网 > 市情 > 民俗故事 >

汝南周姓名满天下

时间:2013-05-14 17:49来源:http://www.zmdsqw.com 作者:刘炳松 点击:
《中华姓氏通史》称:“汝南周氏遍天下”。又载:“秦汉时期,出现了两大周姓郡望:沛郡周姓和汝南周姓。由于沛郡周姓多以武功显世,位至王侯者较多。西汉政权巩固以后,统治者便开始了对异姓王侯的削伐,而沛郡周氏子孙大多不能守成,他们或多或少的违法行

    《中华姓氏通史》称:“汝南周氏遍天下”。又载:“秦汉时期,出现了两大周姓郡望:沛郡周姓和汝南周姓。由于沛郡周姓多以武功显世,位至王侯者较多。西汉政权巩固以后,统治者便开始了对异姓王侯的削伐,而沛郡周氏子孙大多不能守成,他们或多或少的违法行为,提供了被夺爵的借口,因而至西汉末年,沛郡周姓大多已默默无闻,甚至沦为平民百姓。而以文显世的汝南周氏则人才辈出,世代绵延不绝,在魏晋唐时竞一枝独秀,名满天下。”
    汉魏六朝时期,周姓有“旧八望”之说,他们是汝南、沛国(沛郡)、陈留、寻阳、临川、庐山、泰山、淮南。这八望中有七望出自汝南。南北朝至唐代,周姓又有“新十望”之说,他们是:永安、河涧文安、临汝、华阴、河东汾阴、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洛阳)、昭州。其中永安、河涧文安、临汝、河东汾阴、清河、江陵等六个郡望也源于汝南。尤其是唐宋之间,移居道州的汝南周姓,更是异军突起,彪炳史册。从此不难看出汝南周姓发展之快,居域之广,英才辈出的辉煌历史。
    一、周姓的起源与汝南周姓的形成
    “周”字源于图腾崇拜。“周”字起初是一个象形字“ ”,作周密讲。表示田间阡陌纵横,中间种植有繁密的庄稼。这表明“周”字最初与农作物有关。从图腾崇拜的角度讲,“周”字的出现,表达了当时人们崇尚农耕,渴望田间长好庄稼,以满足丰衣足食的一种祈盼。因为人们崇尚“周”而有“周国”、“周朝”和“周姓”。 追溯本源。周姓的最早祖先可远及到古代传说中的黄帝。相传黄帝的父亲是少典部落的首领,母亲是有峤氏部落的女子,怀孕24个月生黄帝于寿丘。因其部落主要活动、居住在姬水流域,所以以“姬”为姓。从黄帝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姬姓人有一个传说中的世系:
     黄帝——玄嚣——矫极——帝喾——后稷——不窋——鞠  ——公    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楡——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 公 亶 父 ——季历——姬昌——姬发(周武王)
    在这个世系中,古公亶父是周族形成的关键人物。即从黄帝到第十七代,传至古公亶父,他带领族人迁至歧山(今陕西西部)脚下一片叫“周源”的平阔地带定居下来。这支部族以地名为氏,命名为周,从此有了“周族”人。周族人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在周源这块平坦肥沃的土地上繁延生息、发展生产,建立城池.设置官吏,建立侯国“周国”,古公亶父被尊为“太王”。古公亶父传位于第三子季历,季历传子昌,昌传发,发灭纣后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发即是武王。西周的世系,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是:
    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
——懿王—— 孝王——夷王——历王——宣王——幽王
    西周灭亡以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迁都以后,按照宗法分封制度,除嫡长子外,将其余各子分封到外地,其中少子姬烈被封于汝坟(今河南叶县东北。汝坟:据《辞海》等书注,“汝”指的是汝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天息山。“坟”,本意为高出地面的土堆,这里指的是河堤。汝坟即汝河大堤。远古时,凡汝河流经的地方泛有“汝坟”之称。后因周仁封“汝坟侯”于汝南“安城”,自此,“汝坟”一词便成了汝南之域的代称了)。世代繁延生息。汝坟地处中原,距离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洛阳不远,既无羌狄攻伐之患,也没有与南方荆楚相接的干扰,辖区内的统治相对安宁。姬烈在汝坟封地上,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机构,爵位也都是由嫡长子继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烈生懋,懋生文,文生升,升生兴、兴生晏,晏生安,安生弘,弘生明,明生隐,隐生寿,寿生容,容生休,休生雄,雄生晖,晖生宽,宽生员,员生成,成生邕。经过十八传,至姬邕时,东周已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了,可是缘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官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称作“周家”,姬邕索性以“周”为姓,以示纪念,并代代相传。
    姬邕是周姓族人中姬烈一支由姬姓改为周姓的开始。
    据《中华姓氏通史》等有关史料记载:姬邕改姬姓周,生子秀,秀生仁,字子房。这已是姬烈的二十一代孙。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封周室后裔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因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封地于汝南郡安城(今汝南县王岗镇北湖村)。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姓汝南周氏。后来,或因战争,或因官位迁升,或因天灾人祸等多种原因,造成人口大量迁徒。汝南周氏不断向四周辐射扩展,其后的陈畄、临川、寻阳、庐山、泰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涧文安、河东汾阴以及湖南道州、会稽阳羡等地的周氏郡望,都源于汝南,汝南被视为天下周姓的发源地。周仁是汝南周姓的始祖。
    二、两汉之间,汝南周姓人才辈出,显盛于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汉汝坟侯周仁有10个儿子,长子周球,官至执金吾,督察京师的治安,位置显赫。周球的儿子周应,官至平陵县令。周应的儿子周道,被举为孝廉,在朝中供职,任郎中。周道的儿子周约,在皇帝身边做事,为五官中郎将。周约的儿子周燕,是西汉时期汝南周姓的一个重要人物,以义行显名。周燕在汉宣帝时担任汝南郡决曹掾,此职是协助郡太守的副官,主管刑事处罚。当时郡太守刘虔意欲要处死一个无辜的在押犯人,周燕极力劝阻,但太守不听,还是把那个囚徒处斩,并斥退周燕。死者家属不服,上京城告状鸣冤,汉宣帝下诏要求重新审理此案。为了替太守承担罪名,周燕主动到郡府对太守说:“希望仔细重写审讯记录,凡是需要签字画押的地方,都写上我周燕的名字,府君大人就说当时你正在生病,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周燕又对众参与此案办事的官吏说:“如果朝廷查案的人向各位问起此案情况,大家只管把罪责往我周燕身上推。如果有人胆敢说一句对府君大人不利的言语,我周燕必定手持利剑把他杀了。”这样,宣帝的特派使者虽觉得事有蹊跷,却也一时没有办法查清,便将周燕收监审讯。他在狱中被拷打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肯改变供词。后来周燕被判处受阉割的腐刑。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十分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认为如果身体受到损伤或残缺,就是最大的不孝。得知这个判决之后,周燕重重地叹了口气,说:“我堂堂周天子之后,正公的玄孙,若以残缺身躯,哪有脸去见九泉之下的先人!”遂绝食而死。由于周燕办案公正,刚直不阿,关键时刻又能挺身而出,舍己为人,保护上级,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为世人所称道。
    据《中华姓氏通史》、《重修汝宁府志》等有关史料载:周燕有五个儿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以儒学自立。长子周輿,又名周子舆,居宋里,官至栎阳(治所在陕西临潼渭水北岸)令。次子周羽,又名周子羽,居东观里,官至东海(治郯,今山东郯城北)太守。三子周仲,又名周子仲,居宜唐里,官至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刺吏。四子周明,又名周子明,居西南里,官至颍阳(今河南许昌县西南)令。五子周良,又名周子良,居遂与里。另据《元和姓纂》载,周燕还有一个儿子叫周忠,时任泰山太守。周忠定居泰山,成为泰山周姓望族的始祖。《汝宁府志》记载周乘为泰山太守。经考证,周忠即周乘。周燕的诸子皆以官而向外迁徙,并形成众多望族,所以,“汝南周”兴盛便是从周燕开始。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顗,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六个儿子外,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239人,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
    周嘉:零陵太守。
    周磐:重合令。
    周畅:河南尹、光禄勋。
    周乘:泰山太守。
    周浚:御史中丞、扬州刺史、射阳侯。
周馥:徐州刺史、补尚书郎。
    周顗:吏部尚书、左仆射、赠光禄大夫。
    周访:扬烈将军、赐浔阳侯、赠征西将军。
    周光:浔阳太守。
    周楚:犍为太守。
    周朗:太子中书舍人、庐陵内史。
    周浓:国子博士、中书侍郎。
    周舍:散骑常侍、尚书吏部郎、右卫将军、太子詹事。
    周宏正:吏部侍郎。
    周宏让: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周宏直:昌州刺史、太常卿、光禄大夫。
    周确:尚书、赠散骑常侍、太常卿。
    周炅:平北将军、封武昌郡公。
    周法僧:宜城太守。
    周法尚:定襄太守、赠武卫大将军。
    周墀: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周允元:御史中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
    这些人都是周燕的后人,且多是父子、兄弟,其中,不乏忠君、善政与博学之人。如周燕五世孙周嘉,“仕郡为主簿”。王莽末年,绿林赤眉军攻入汝阳城,周嘉曾和当时的太守何敞一起讨贼。何敞为乱箭所伤,守军大败。贼兵包围汝阳城几十重,突围时官兵与贼兵白刃交战,此时周嘉以身体护着太守向外突围,却陷入贼兵重围。周嘉不顾自己生死,大声呵斥贼兵,并说:“请经死以赎君命”。贼兵见此,皆称此人真义士也,给其车马遣送之。后被光武帝召见,欲嫁公主于他,周嘉称病不娶,迁为零陵太守。还有周磐,字坚伯,从小就好礼有行,非儒家经典不读。少游京师学《尚书•洪范》、《左氏春秋》,诸儒宗之。周磐虽为望族,但居贫养母,俭薄不充,中年时曾一度为官,但不久便因思母弃官还乡。母亲死后,悲痛终日,遂建庐舍于母亲坟冢之侧,从此教授门徒达千人。后朝廷又要征其为官,周磐说,我回来后,守着母亲的坟冢教授弟子,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再做官呢?周弘正宏,字思行,官至太子詹事。幼年丧父,10岁通《老子》、《周易》,当地学子与其交谈后惊呼,观汝神情颖悟,后世必知名。15岁便召补国子生,开课讲《周易》。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是诸生,却堪称师表。所著《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两卷,集二十卷,皆留于世。
    三、唐宋之间,移居道州的汝南周姓,异军突起,彪炳史册
    道州,汉属零陵县,三国孙吴分零陵郡置营阳郡,南朝梁时改永阳郡,隋并其地为永州,唐贞观年间改为道州,今属湖南道县。
据民国二十六年编《绍兴县志•姓氏编》记载:唐代宗永泰(公元765——766年)年间,汝南安城周崇昌仕至廉州刺史,居于道州宁远(今湖南宁远县)。其曾孙周从远迁于营道濂溪(今湖南道县境内)。周从远子周知强有五子:周识、周铎、周正、周辅成、周伯高。其中第四子周辅成,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桂岭令。周辅成有三子,其中第二子周敦颐为最著名。椐周氏族谱 记载,从周敦颐开始到周澳这10代之间,道州周姓发展迅速,不断迁徙,形成新的望族5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门周氏。
周敦颐的四世孙周靖,随宋室南渡住杭州,不久又迁诸暨南门(即南门族)。
道州周姓世系简表:
    周崇昌—周惠安—周虞宾—周从远—周知强—周辅成—周敦颐—周焘—周 絪—周  靖—周  亥—周   谨—周  恪—周文郁—周茂林—周 澳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出生在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避宋英宗(赵曙)讳所改敦颐。初为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南安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移桂阳令,之后迁任郴州县令。熙宁(1068——1077年)初年,升任郴州知府,后升任广东转运判官。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故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先生继承《易传》、《中庸》及道教思想,依托道士陈抟《无极图》提出一个系统宇宙构成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变化而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为“纯粹至善”之“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这是道德最高境界,惟通过主静、无欲,方能达到此境界。先生所提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基本范畴,先生本人也成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爱莲说》、《太极图说》、《养心亭说》、《周子通书四十篇》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在其被选为中学教材的名篇《爱莲说》中提倡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已构成中国优秀人文精神中的宝贵要素之一,影响渊源流长。周敦颐名声显赫,不但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三十六位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大多在江西为官授学,他做官为政清濂、艰苦朴素。他在九江创办的濂溪书院,乃为我国古代江南四大书院之一。
    周敦颐十世孙周澳迁居今绍兴周桥,成为诸暨南门周氏分支的始迁祖。周澳有子孙周德、完一、完二、完三,其后裔支派众多,枝繁叶茂。尤其是在当代,因为出了鲁迅、周恩来两位伟人,这支周姓更加引人注目。
    四、出自浙江绍兴的鲁迅、周恩来,皆源于道州,根在汝南
    据《鲁迅家世》、《周恩来家世》等相关史料记载:鲁迅和周恩来这两位政坛上的伟人,都是道州周敦颐的十世孙周澳的后代。鲁迅,本名周树人,其家族居浙江绍兴福彭桥,是周澳长子周德的后裔。周恩来,出身在江苏淮安,祖父周骏龙是浙江绍兴宝祐桥人,是周澳次子周完一的后代。追根求源,他们都是汝南周崇昌的裔孙,现根据《鲁迅家世》、《周恩来家世》所列世表,就周恩来家族世系和鲁迅家族世系分列如下:

从汝南周姓到浙江绍兴周姓发展世系简表一(周恩来家族)

1

崇昌

从汝南移居道州

 

21

周寿

 

2

惠安

 

 

22

周庆

迁居绍兴宝祐桥

3

虞宾

 

 

23

叔庄

 

4

从远

迁营道濂溪

 

24

周宗

 

5

知强

 

 

25

周富

 

6

辅成

 

 

26

周顺

 

7

敦颐

 

 

27

周錤

 

8

周焘

 

 

28

廷孝

 

9

周絪

 

 

29

懋章

 

10

周靖

迁诸暨紫岩

 

30

汝相

 

11

周亥

 

 

31

熙祚

 

12

周谨

 

 

32

步超

 

13

周恪

 

 

33

应麟

 

14

文郁

 

 

34

文灏

 

15

茂林

 

 

35

元棠

 

16

周澳

迁居绍兴周桥

 

36

光勋

 

17

完一

 

 

37

骏龙

迁居江苏淮安

18

文惠

 

 

38

贻能

 

19

周茂

迁绍兴后马

 

39

恩来

 

20

周万

 

 

 

 

 

 

    按照周恩来讲,鲁迅较他长一辈。那么,鲁迅家族世系中间应有六代不详。《周恩来家世》中,周希贤至周逸斋之间有“中间世系不明”字样。
    关于鲁迅和周恩来是同族的问题,不少文献史料都有较为明确的记载: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丁卯科《浙江乡试朱卷》中写的履历中提及,“始祖元公(周敦颐的谥号),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学者称濂溪先生,从祀文庙” 。
    《周恩来在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称:“在血缘上我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出生在绍兴城的周家” 。
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霪曾作《百草园与百岁堂》一文,百草园是鲁迅的祖居,而百岁堂则为周恩来的祖居。文中还谈到周恩来返乡寻根之事。1939年,周恩来因宣传抗日而到绍兴,顺便查证了自己的血缘关系,并在老家百岁堂中的《老八房祭簿》上填写了自已和两个弟弟恩溥、恩寿的名字和出生年月,还到和鲁迅一系共同的祖坟上去了一次。回到重庆曾家岩,他和熟知族史的周恩霪谈了故乡的情况,说了他们和鲁迅先生是同族。
    据《兄弟文豪》记述, 1952年,有一天鲁迅夫人许广平到中南海周恩来家做客,当时周恩霪和两个亲属也在座。周恩来亲口很认真地对许广平说∶“我应该叫你婶母呢!”许广平笑着说∶“我可不敢当” 总理接着说,已经了解到,我和鲁迅先生确属本家,不过是很疏远的关系,按辈份鲁迅要长一辈。 
1969年中共“九大”期间,周恩来又特地到北京饭店拜访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并用绍兴腔说∶“建老,我已查过了,你是绍兴周氏二十世孙,我是绍兴周氏二十一世孙,你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喽。”周建人忙说∶“你是总理,不敢当。”
    鲁迅的弟弟周建人曾明确说过:“我相信,我们原籍是河南省汝南县。”(《兄弟文豪》,四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和封建社会的其它名望家族一样,凡是晚上出行时都要带上写着‘汝南周’字样的大灯龙。”这是周作人的回忆(出处同上)
    五、源于汝南的其它周姓望族
    据《中国姓氏通史》等史书典籍记载,天下周姓“旧八望”、“新十望”中的陈畄周氏、寻阳周氏、临川周氏、庐山周氏、泰山周氏、淮南周氏、永安周氏、河涧文安周氏、临汝周氏、河东汾阴周氏、清河周氏、江陵周氏以及义兴阳羡周氏、河北卢龙周宝家族、浙江永嘉(含河南邓州)周端朝家族与周坛家族、鄞县(今宁波)周氏家族、浙江龙泉周启明家族、钱塘周邦彦家族、开封周审玉家族、江苏宜兴周葵与周延儒家族、吉安周必大家族、苏州周顺昌与周奎及周道登家族等,都是源于汝南的周氏。因此,我们说:汝南周姓,名满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